来源:拾遗地
文/十一弟
最近,十一弟留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
黄金价格持续飙涨,金店反倒扛不住了,纷纷倒闭关门。
这似乎是个市场悖论,但其中的道理,却很浅显——
金店算是二道贩子,把黄金批发进来,加工以后零售,赚的是手工费和差价。
黄金价格涨得停不下来,买的人越来越少,金店就很难撑下去了。
市场的驱动力,不在于资产价格,而取决于真实需求与购买力。
黄金的市场悖论,也投射到了房地产,尤其是土地市场。
这两年,尽管楼市一直很冷清,但地价越拍越贵,地王越拍越多。
从去年开始,很多大城市陆续取消了土拍限价。
摘掉了紧箍咒,有些财大气粗的开发商,彻底放飞了自我。
到上个月,百强房企榜单上,拿地支出最高的是保利,花掉了345亿买地。
保利是带头大哥,跟它的销售规模匹配上,拿地力度相对也大。
今年前九个月,保利的销售规模2417亿,比去年下滑了将近三成。
去年同期,保利在土地市场上花掉了618亿。
也就是说,保利在今年的拿地开支,砍掉了四成以上,大幅收缩。
今年的房企拿地榜单上,一直排在保利后面的,就是绿城。
到上个月,绿城已经在土地市场砸了326亿,跟保利相差无几。
今年前九个月,绿城对外宣称销售规模已达1872亿,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保利和中海。
但其中有717亿销售额来自代建项目,与拿地挂钩的自投项目销售额,大概1155亿。
在百强房企销售榜单上,绿城只能排在行业第七。
跟去年相比,绿城在今年的拿地力度,同样有所收缩,这与房企整体低迷的拿地氛围契合。
不过,强者从来不抱怨环境。
在一些核心城市,相较于其他房企,绿城明显更激进、凶猛。
昨天,杭州上城区江湾新城板块挂牌了一块地。
拍卖现场,吸引了绿城、滨江、华润、保利、越秀、建杭置业、中海等几家开发商报名争夺。
历经两个多小时、77轮厮杀之后,这块地被绿城摘牌抢下,总价逾34亿,溢价率接近29%。
折算下来,楼面地价超过了5万/平米,一举成为杭州新的单价地王。
杭州土地市场的单价纪录,已经尘封了八年之久。
2016年,绿城拍下了位于杭州下城区的凤起潮鸣地块,溢价一倍以上,折合楼面价4.5万/平米。
时隔八年,绿城再度刷新了杭州的单价地王。
十一弟粗略算了下,今年以来,这至少是绿城第四次拍下地王了。
在此之前,它已经在苏州、上海接连拍下了几块地王。
今年三月份,苏州首场土地拍卖。
绿城以总价8亿出头,拍下了位于高新区的狮山地块。
溢价率42%,折合楼面价4.5万/平米,刷新了区域内的单价纪录。
同一个月,绿城又拍下了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双湖地块,总价将近31亿。
溢价率18%,折合楼面价6.5万/平米。
这不仅是苏州市的单价地王,还是整个江苏省的单价地王。
更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在上海土地市场。
今年八月份,绿城以总价48亿,拍下了位于徐汇滨江的原小米上海总部地块。
溢价了三成,成交楼面价超过13万/平米。
它不仅刷新了上海土拍的单价纪录,更是一举成为了全国的单价地王。
光是苏州、上海、杭州这四块地王,绿城在今年就已经砸进去了121亿。
到处拍地王,就像从山上滚雪球,体积越来越大,势能越来越猛,根本停不下来。
看似很危险,其实一点都不安全。
绿城的管理层,只怕是对巴菲特的名言烂熟于心——
在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在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
不管对手出多少钱,我都照跟,而且永远只贵一口价。
一口气吃下几块地王,绿城的资金压力也很大。
为了解套这些地王,它选择撬动杠杆,引入金融机构——
信托。
过去几年里,这是绿城在密集拍下高价地时,最依赖的融资渠道。
位于苏州的狮山地王,绿城将其开发成了“逸庐”,今年九月底刚刚开盘入市。
在开盘之前,信托资金就已经到位了。
十一弟查了下,绿城仅持有逸庐项目66%的股权,剩下34%的股权,由上海信托持有。
位于苏州的双湖地王,绿城将其开发成了“玫瑰园”,马上也要开盘了。
绿城对玫瑰园项目的持股比例,还不到51%,剩下超过49%的股权,由陕国投信托持有。
这是最典型的明股实债,出于分摊资金压力,绿城为地王项目引入的融资杠杆。
从前房企疯狂扩张、高歌猛进的那些年,他们与信托机构打配合,把明股实债的融资套路,发挥到了极致。
现在,像从前那样大胆、激进的开发商,已经寥寥无几了。
在这些地王项目上,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绿城对此得心应手,甘之如饴。
它手里拿着旧地图,依然找到了新大陆。
从本质上来说,跟开金店一样,开发商也属于二道贩子——
把土地买过来,开发建设盖房子,然后出售给买家。
土地就像黄金,不管价格高低贵贱,最后能否解套,取决于真实需求和购买力。
也就是买家兜里还有没有钱,对房地产还有没有心理预期。
绿城拍下的这几块地王,楼面价最低的4.5万/平米,最贵的13万/平米。
未来入市的新房单价,少则卖到六七万,多则卖到十几万,全是盯着有钱人的口袋。
地王,绝对不坑穷人,专门收割富人。
接下来,全靠身上揣着几千万的有钱人,排队抢房、接盘解套了。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