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发布清洁氢能生产税收抵免最终规则,放宽多项限制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4

  行业认为,拜登政府发布的最终规则将对全球绿氢产业发展起到较大推动作用,中国企业电解槽等核心设备出海也将迎来新机会。

  斡旋数日,美国财政部日前针对2022年8月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IRA法案)第45V条规定的清洁氢能生产减税政策终于发布了最终规则,氢能产业相关方很大程度得到了它们想要的更宽松政策,包括允许特定州电力、核反应堆、甲烷发电等纳入氢能生产补贴范围,以及将电力匹配政策延长至2030年。

  受此影响,美股市场当天氢能和核电板块集体大涨。氢能源概念股中,燃料电池系统设计商Plug Power涨近13%,氢燃料重卡生产商Nikola股价涨超24%;核电概念股中,Oklo股价涨近25%,NuScale涨超17%,Centrus涨超9%。

  美国能源部副部长特克(David M. Turk)表示:“清洁氢能在实现国家经济多个领域脱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包括工业、交通、能源等。最终规则的宣布将使我们走上加速布局清洁氢能的道路,为全国带来新的经济机遇。”

  新规则“立与破”

  2022年8月,美国签署通过IRA法案,其中包括针对清洁氢的减税激励政策,为低碳氢气提供每千克0.6美元至3美元的补贴,氢气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越低所获补贴额度将越高。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这一长达十年的补贴政策将释放超百亿美元补贴额。

  次年12月,美国财政部发布相关实施细则草案,对清洁氢补贴制定了“严格环保”标准,要求制氢项目使用新建清洁能源发电设施所发电力,而非直接从电网取用;同时,制氢项目应与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处于同一区域,限制跨区域输电;另外,自2028年起,要确保氢气生产与清洁能源发电实现每小时的实时匹配,不再使用制氢年产量与发电量匹配的标准。这几项规则的核心思路是限制“用电大户”制氢设备电解槽消耗电网中的大量电力,若氢能生产要耗费大量煤炭或天然气,那么所谓“清洁氢”意义将荡然无存。

美国财政部发布清洁氢能生产税收抵免最终规则,放宽多项限制

  但很多行业公司抱怨,美国上述草案的严格规定相当于扼杀了美国氢能产业,高成本是首要桎梏。制氢设备供应商康明斯(Cummins)在递交给美国国税局针对第45V条拟议规则的征求意见中指出,绿氢成本很大程度受电解槽利用率影响,若匹配太阳能、风能等不稳定电源发电时间,电解槽很难保障100%恒定功率下的高利用率,且将加大电解槽磨损情况,增加制氢成本。绿氢开发商Ambient Fuels亦称,“制氢设备被要求置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旁边,也将使产出的绿氢产品远离客户,增加运输成本。”

  在1月3日公布的最终规则里,产业方得到了期待已久的更宽松政策。在电源方面,一些符合条件的核反应堆被列入清洁能源来源,同时“温室气体排放上限健全且配有清洁电力标准或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的州所产生的电力亦纳入其中,另外在制氢设施投运前36个月新增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的发电厂所产电力也被视为清洁电源。在时间匹配上,最终规则将每小时匹配要求推迟两年至2030年,此前允许每年匹配,即制氢过程的年排放量符合第45V条每产一公斤氢气排放不超过4公斤二氧化碳当量的限制即可。

  影响几何

  “财政部的最终规则向产业方和投资者发出信号,启动创新型氢能项目的时机到了。”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气候工业创新与碳减排部主任安吉拉·安德森(Angela Anderson)认为,在利用绿氢减排的钢铁、化工等碳排放密集行业中,为这些行业提供可靠能源替代并允许使用灵活性监控措施,既有助于其减碳脱碳,又有助于提升美国氢能企业在新兴市场中的竞争力。

  纵观全球,清洁氢产业发展长期以来受高成本桎梏。国际清洁交通理事会(ICCT)预测,美国清洁氢成本约为每公斤4-7美元,均价为5.5美元,补贴后平均成本约为3美元/公斤。而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燃烧天然气生产的蓝氢成本仅为每公斤1-2美元。“清洁氢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较低,”Ambient Fuels表示,“若清洁氢成本过高,将导致客户转向购买蓝氢,美国将错失减碳机会。”

  受高成本桎梏,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截至2024年10月,美国全部电解水制氢项目规划产能达到1775万吨/年,其中已建成产能仅占全部规划产能的不足1%,另有8%左右的项目产能处于建设或投资决议阶段,有92%的项目产能仍处于可研阶段或概念提出阶段,等待市场或补贴的支持。

  “我国也有一些类似难题。”一名电解槽设备制造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不算运输费用,绿氢生产成本每公斤大概要至少20元,远高于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的成本,加氢站采买绿氢意愿不强,因为算不过来经济账。”

  上游制氢端期待国家层面补贴政策出台。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在燃料电池交通领域先行一步,电解水制氢后又快速跟进。在制氢环节,多地已出台支持政策,但多以国央企主导的示范项目牵头为主,国家层面尚未有统一的补贴政策出台。

  受绿氢成本高企影响,下游需求难以起量。近年来,国内多地虽在加速布局绿氢项目,但实际落地投产项目不及预期。咨询机构钢联能化介绍,今年1-3月,我国涉及绿氢项目累计约83个,数量超过去年全年的80%,项目规划总投资突破6000亿元,超过2023年规模,但已开工和投产的项目仅有10个。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上述拜登政府发布的最终规则若不被特朗普政府废除或削弱,对全球绿氢产业发展将起到较大推动作用。一方面将对出台补贴政策但未明确细则的日本、韩国等国家起到调准作用,另一方面,也将对中国清洁氢能生产的激励政策出台起到一定示范效应。另外,该机构认为,虽然短期内中国电解槽企业与美国市场对接较少,但随着新规落地,中国企业核心设备出海也将迎来新机遇。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