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调价后,合肥市第一至三档居民气价涨幅在11%-16%区间。而据合肥市发改委介绍,该市居民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此前5年多未调整,上游综合气源采购价格已累计上涨近30%。
wind数据显示,A股燃气板块今日全线飘红,其中皖天然气(603689.SH)涨幅居前。截至当日收盘,皖天然气报收8.68元/股,涨幅达7.16%,股价创近2个月新高。
消息面上,合肥市发改委于9月20日晚间发布通知,将自10月15日起上调居民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合肥市市区、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执行统一销售价格。其中,第一档(年用气量360立方米以下)价格由每立方米2.72元涨至3.02元,第二档(年用气量360-1680立方米)由2.96元涨至3.32元,第三档(超过1680立方米部分)价格由3.92元涨至4.53元。
以此计算,第一至三档居民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每立方米分别上涨0.3元、0.36元、0.61元,涨幅达11%、12%、16%。据测算,一般每月生活用气量在20立方米的普通居民用户在价格调整后每月将多支付6元,大部分年用气量在1600立方米的天然气壁挂炉用户每月平均将多支付约46元。
合肥市发改委在政策解读文件中指出,合肥市居民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5年多未调整,上游综合气源采购价格已累计上涨近30%。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健全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有关工作的部署和相关规定,当管道天然气上游采购价格发生变化时,终端销售价格进行同向变化。因此,此次调整符合居民用气采购价格累计变动幅度达到8%的启动联动机制条件。
合肥市上一次居民气价调整在2019年5月初,调价幅度在8%-13%区间,调价后的第一档价格为2.72元/立方米。彼时,合肥市发改委曾称,“从全国气价水平看,本次居民用气价格上调后,本市居民用天然气一档气价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全省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皖天然气是安徽省内城市燃气的重要经营者之一。公司目前在省内建成投运的26条天然气长输管线长达1533公里,约占全省长输管道总里程的55%。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7年上市以来,皖天然气营业收入整体呈震荡下行态势,仅在2019年调价当年录得28.7%的最高同比增幅。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较同期相比首现下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65%至29.23亿元,归母净利润微增2.47%达1.9亿元。关于营业收入下滑,皖天然气解释称,系上游天然气供应价格同比下降,下游销售价格联动影响。
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是指上游气源采购的平均成本和终端用户销售价格进行联动。其背后,是长期扭曲的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一方面,国内上游气源资源基本由“三桶油”掌控,部分气源价格放开,价格较为市场化,而至下游分销环节,城市燃气企业的天然气销售价格则由地方政府指导定价,导致天然气终端价格难以及时反映市场与成本变化,城燃企业经营承压。另一方面,由于气源构成不同,以及国内居民用气更偏“保供限价”,至终端销售环节,城燃企业供给工商业等非居民用户的气价往往偏高,长期以来形成居民用气与非居民用气价格交叉补贴,工业用户也面临较大用能负担。
“国内居民用气在消费比例和输气管道成本的规模效应上,明显弱于工业等非居民用户。按照市场规律,居民用气单位气价理应高于非居民用气单价,但现实截然相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既加大了工业用户交叉补贴的成本压力,又损害了下游城燃企业在供暖季的保供积极性。”
因此,理顺居民用气价格势在必行。成都燃气曾在年报中介绍,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向各省发改委发布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相关指导意见,意在促使天然气终端价格及时反映市场与成本变化。当年,多省市优化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并对价格联动条件进行一定放宽。不过该公司表示,“相较于非居民用气,居民用气调价周期较长,一直以来成本疏导相对困难。”
天然气涨价会否影响居民生活支出,是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从近来已完成价格联动地区的调价情况看,多地调价幅度在0.3元/立方米左右,相当于每户用气量在20立方米的家庭每月将多花6块钱。
同时,第一财经记者关注到,各地在调价时还注意对低收入群体实行保障措施。例如,合肥市发改委在本次调价中增加了对生活困难群体的免费用气补贴。据通知,该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在原有每户每月5立方米用气享受免费补贴政策基础上,增加每户每月2立方米用气免费补贴,增加补贴部分由城燃企业承担。此外,合肥市还对学校、养老福利机构等非居民用户执行居民气价收费标准,气价水平按居民第一档、第二档气价平均水平3.17元/立方米执行。
网友留言(0)